若使我们不用历史唯物论的眼光看,推出种种原因,而专就宗教而论宗教,则其流毒生民贻祸人类之罪恶,可谓上通于天。
孔子对此礼坏乐崩的局面有着深刻的忧患意识,我们查《论语》,有多处讲到忧(忧虑,忧患),其中君子忧道不忧贫可说是代表着孔子的精神。面对今日中国之社会风气败坏、信仰缺失之现实,必须把儒家原有的具有一定程度批判精神的忧患意识加以提升并深化,而不能与非真理或半真理妥协,因此它应当是得到自由和民主保障的有独立精神的批判。
此或应作专门之研究,在此不赘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之中,儒家基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忧患意识在我们给以新的诠释的情况下,将使我民族能够不断地反省,努力地进取,并使儒学得以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民族得以长盛不衰。恒称其君之恶者,远禄爵者也。道是什么?就是孔子行仁道的理想社会,其他富贵贫贱等等对孔子是无所谓的。它是由于儒家始终抱有的对天下国家一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产生的。
有这种精神,就可以抵制和批判一切邪恶,甚至可以大义灭亲、弑父弑君。此礼法合治之议影响中国历朝历代之政治制度甚深。既然如此,以中国传统科学为支撑的中国传统技术,也就势必会在整体上落后于以近现代科学为支撑的近现代技术。
因此界说艺术应首先突出艺术表达方式的特殊性。换言之,虽然他们好像都能对自己的观点用一些事实加以证实,却又都不能对对方的观点予以证伪。技术是制造器物的,于是只有能制造最好用器物的技术才值得大家模仿。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词典[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79. [19] 参见:邱永明。
如随着电脑排版及电子胶印技术的出现,汉字在活字印刷时期的劣势已经不复存在。既然传统器物在今天已经边缘化,那用于制造传统器物的中国传统技术在今天也就势必随之边缘化。
[7] 韩东屏哲学的使命[J].学习与探索,2001(6)。相反,那些在巧妙智慧性、开启心智性、自圆其说性和逻辑自洽性方面越弱的哲学就越不高明,越不能得到人们的赞赏与追随。早期宗教是原始社会壮大自身力量的手段,用于对抗威胁人类生存的神秘自然力。而传统哲学和传统艺术虽基本上能原样延用至今,但其对中华民族的报答力已不如当初创造时那么大。
翻开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研究史可以看到,在如何看待使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国人一直存在激烈争辩,并始终分殊为三个派系,即挺派、抑派与庸派。一旦那里的人们脱贫致富,这些还在充当当地主要的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品的传统器物就会被他们立即淘汰出局。非正式规则即习俗,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有习惯、惯例、民俗、乡约和道德等具体形态。但随着经验实证方法在近代自然科学和现代社会科学的相继成功,一些以往科学未答的问题得到了科学的回答,于是哲学便不再过问这些领域的问题。
因为如上所析,在需要也能够实现文化同质化的文化构成中,即在科学、技术、制度、道德的领域,中国传统文化除中医之外,基本上已不存在比包括西方文化和当代中国新文化在内的现代文化更先进、更优越的东西。基于所有器物总是运用一定的技术而制造出来的事实,可知要想评估中国传统文化之技术,只需考察中国传统器物在今天的使用情况即可。
[8]但到了近代却明显衰落了。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嬗变对制度反腐的现实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09(7)。
由于现代科学,无论是现代自然科学还是现代社会科学,均是在近代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科学的发展方式又总是以新的理论取代旧的理论、以范式理论取代非范式理论。他们认为,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J]. 浙江社会科学,2009(8)。因此,所有民族的宗教、哲学、艺术、习俗,是根本不需要进行同质化的。为何不能用整体抽象定性法评说中国传统文化? 不论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及文献库中,还是在现代社会的现实中,都不难找到挺中国传统文化或抑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证与事证,史证与今证。人文学:科学之外的智慧与学问[J].河北学刊,2003(1)。
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制度与道德的全球同质化已经部分地成为现实。与以上四种文化构成不同,宗教、哲学、艺术、习俗,由于既无涉真理谬误,也难辨何种最好,结果人们就无法知晓究竟该将它们同质化到哪一种上去。
易言之,中国传统技术在今天还算有优势的部分一定不会多,不过就是些与日常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尚不在现代科学关注、研究范围之内的做饭、烹饪、酿造、腌制、缝补等日用技术和民间手工器物制造技术之类。这就表明,中国传统科学不仅与当代自然科学和当代社会科学的形成无关,而且无论从整体上还是从各门具体学科上看,都已呈落后、失效之势,根本无法与现代科学相提并论。
而传统社会在行政司法、教育科技、文艺卫生、军事国防、公共管理、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部门制度也因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迁而不能原样照搬到现代社会。但这种裨益最多也只能是一种量的增加而不可能是质的改观。
即便它们是用精致的工艺制造出的有精美形式的人造物,也最多只能说是工艺品。其基本功能是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文学、音乐、戏剧、美术之类是其典型形态。一种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表现为对其他民族、其他文化所产生的吸引力和同化力,而这也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软实力所在。3、关于中国传统技术 技术是创制各种器物的具体方法。
既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传统语言和传统宗教还能不失效力地满足现代国人的相关需求而无需再进行新的原创,而其他构成部分则均达不到这一点,那就应该坦承,中国传统文化在总体上已呈边缘之势,其中仍有优势的东西与直接可为今天所用的东西已然不多,已基本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实际和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软实力——世界政治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东方出版社,2005,前言。
为明确讨论范围,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将沿袭以往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讨论的通例行事,将其作狭义文化的所指。即便文化指的仅仅是狭义的符号文化,也还是包含众多的构成部分或子系统,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哲学、艺术、规则等等。
正式规则即制度,它是社会组织用明文化的方式有意识制定的,有体制、法律、政策、纪律、条例、规章等具体形态。[15] 这些科学回答不了的问题,概而言之,既包括人类永远不能释怀的超验终极关怀,如生死、灵魂、来世、人生意义、世界意义、宇宙意义等等,也包括每个时代都会有的特殊性大问题,这些大问题因具综合性或跨学科性而难以被分门别类的具体科学所管辖,如核武阴云之下的战争与和平的问题、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网络生存问题、全球化问题之类,就是在当代社会才出现的大问题。
[16]试想古今中外哪种记录在案的原创性哲学理论不是如此建构的?在西方,最初被用于构建哲学理论的超验基本范畴有始基、本元、存在、无定、原子、逻各斯、理念之类。由此可知,即便在语言文字的学习方面,两种语言文字其实也是各有短长:字母语言文字是初学易博学不易,象形语言文字则是初学不易博学易。而在国内大学生中,据一项网上的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显示,信基督教的大学生为13.62%,在人数上,远多于信道教(2.92%)、伊斯兰教(3.11%)、天主教(1.75%)、其他宗教(0.97%)的大学生,仅少于信佛教(20.43%)的大学生。只要每种宗教还能不断地吸引信徒,就会持续地存在下去。
据上而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在今天从整体上说,体现的只能是吸引力而非同化力。由于相同的、常见的和重复出现的东西很难给人以美感,别具一格的独特性便成了任何一件艺术品都必备的先决条件和基本属性。
[1]而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就是满足历史上中国人需求的工具。[2]民国初期,也有一些知名学者在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汉字,甚至将其上升至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
规则有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之分。而所谓象形文字较之字母文字难学,是有两个所指,一是指构成象形文字的偏旁部首之数量远多于构成字母文字的20几个字母,而且其复杂性也大大超过后者。